阅读历史 |

第38节(1 / 3)

加入书签

“你觉得还行就可以。老师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信息化战争?”

听到“信息化战争”五个字,李筠的大脑轰的一下,一片空白,她没想到自己之前反驳汪嘉民的言论被姜文泽教授听了去。

那些话都是她一时恼怒,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言论,虽然是事实,但是现在大家关心的并不多。

姜文泽还以为李筠是觉得自己与人辩论的场面知道被自己目睹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打圆场道:

“你那天在图书馆的辩论,就算是老师听了也是振聋发聩,学生们更是群情激愤。这说明你说的特别好,说的都是符合大家心里想法的。所以你现在面对老师也不用这么拘束,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就是。”

闻言,李筠觉得自己现在就算是硬着头皮也得上。

“具体什么地方学生忘记了,不过既然是军事专家说的话,我想我们有些地方应该也会有相关的记载,里面肯定说明了信息化战争的存在。并且,我觉得这不是空想,卫星都能升空给我们带回来信息,其他的应该更容易。”

姜文泽下意识地往天边看去,仿佛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盯着自己一样,他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当年躲到深山研究的经历。

对于李筠的猜想那是深有同感,忽然觉得现在的形势刻不容缓,几乎是逼着人前进。

接下来的事情,好像也不怎么适合让李筠掺合进去。

他赶紧克制自己的表情,勾着嘴角说:“那你先回去,这件事老师得好好想想。”

“好的,老师。”

等到李筠一离开,姜文泽就拨动了那个自己好久未曾联系的电话。

将自己的猜想说出,这种恐怖的现代化信息战争给人带来的恐惧直面而痛苦,特别是想到以前自己拿刀别人拿枪,那种用血肉堆出来的战场,简直是不敢想象。

要是别国真的已经在研究这种武器,他们那是必须追赶,刻不容缓。

之后,又是一番紧急打探,再也没有人会说李筠的猜想是异想天开,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别国的事情。

甚至在前几年他们就已经在布局,只叹起步太晚,追赶不易。

于是,很多研究所在一夜之间都收到来自上面的绝密文件,必须要按照进度完成既定目标,资金充足,但是必须要有能用肉眼看到的结果。

而这些消息是李筠这样的人员不能直接得知的,她只是忽然感觉,最近实验室的人都更加忙碌,经常办公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待着。

面对如此不同寻常的情况,她也情不自禁地开始紧张起来,看书的速度飞快,很快就把闫旭东拿给自己的资料看完。

看完的第一时间,她就找到闫旭东报告了这个情况。

闫旭东看着李筠有些紧张的神色,也知道这样一直和同组成员不同频对于她的成长很不利,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

“既然你现在已经了解清楚我们最近在干什么,而且老师也和我商量过关于你的具体安排。那么接下来你就跟着秦浩、黎绵一起,研究现在正在迫切寻找的深紫外光源。

我带着你去找他们,我们实验室和张教授他们那边不一样,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所以的防护器具一定要全部穿戴整齐再进去,里面有不少易挥发的试剂。”

“我都把注意事项背下来了。”

“那挺好。”

说罢,两人也已经来到实验室门前,闫旭东将自己和李筠身上的装束都打量一番,没发现什么错漏,这才推门而入。

里面的所有人都在忙自己手上的事情,推门的声音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恍如无人般地继续行动。

闫旭东带着李筠来到秦浩和黎绵工作的地方,看到两人此刻正在调试电子束,企图得到想要寻找的深紫外光源,对于外界的变化没有丝毫察觉。

这样紧张的情况,闫旭东也不可能带着李筠打扰,两人就这样旁如无人地站在一旁观察,甚至有一瞬间都看到入迷,也和秦浩和黎绵一样紧张起来,期待能从中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

但显然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在秦浩看到有一次失败了,有些懊恼地抓了抓头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步操作不信,明明是按照原理操作的,可就是得不到他们期待的东西。

一扭头就看到身旁站着的身影,这时他才发现闫旭东和李筠站在一旁围观。

有些烦闷地打招呼:“闫师兄,李师妹,你们俩怎么来了?今天又没有成功,之前的理论研究没什么问题,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无法形成密集的高速电子流。”

闫旭东拍了拍秦浩的肩膀,安慰道:

“试验不就是如此,总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才迎来成功,我们这还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提取光源,慢慢来。我来是想把李筠安排在你们这里,这也是姜教授的意思,你们有什么事都有安排给她处理。”

闻言,秦浩和黎绵看了李筠一眼,对着李筠近来默不作声,仔细看书的行为还算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